无思维不写作

  • 只有集中注意力、坚持问题、保持耐心、让我的所有思维都发挥作用,我才能得出原创的想法。让我的大脑有机会进行联想、建立联系,这让我大吃一惊。 — William Deresiewicz — 威廉·德雷谢维奇
  • to understand something, you must actively engage with it. 我们掌握知识或者说经验,是通过不断的实践、思考、反思、总结,再多次循环才最终真正掌握的。要调动起我们人类真正掌握知识的方式 —— 即我们认知的过程.
  • 简单来说:信息损耗率 + 认知调动率 = 新认知迭代率
    • 对于认知调动,比较明确:就是要做自主的信息再输出,to understand something, you must actively engage with it.
    • 而对于信息损耗率,这个就因人而异了,如果听书和看视频对于你来说效率更高,一下就能记住很多信息,那么它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个优秀的形式。 信息的传输避免不了损耗 笔记与思考、注意力经济
  • 前两天读了 Why note-taking apps don’t make us smarter 之后,也基本上印证了我的笔记模式。文中认为笔记应用的问题在于它们:
    • 只是帮我们存储信息,而不是帮我们处理信息
    • 只是帮我们找到信息,而不是帮我们理解信息
    • 可能优化了信息展示的方式,但没有提供真正的 insight
  • 我们都知道要想内化知识,就需要把它和已掌握的知识链接成网状结构,而分散注意力就是这个过程的大敌。因此有时候也很难说多个屏幕到底是提升了效率,还是降低了效率…这让我想到了前几天读的另一篇文章。

Referen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