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urce: https://shixingcuowu.zhubai.love/posts/2381652922418610176

🗒️我的笔记

自我背叛,就是心里想着要为别人做些什么,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。一旦我们进入这个「盒子」,就会开始为自己的背叛行为编织理由。#Concept

当我们待在「盒子中」,就会把对方看得比实际情况更加糟糕,又会放大自己的优点,然后现实在我们眼中,就会逐渐被扭曲。开始时,我翻阅了一本名为《别找替罪羊》的书。虽然篇幅不长,但它探讨的「自我背叛」概念让我不寒而栗。书中讲了「自我背叛」,将它比喻成一个「自欺欺人」的「盒子」。

了解过陷入「盒子」的问题,我们会努力跳出来。然而,在与他人的交流中,尤其是对方处于自我背叛的状态时,跳出这一循环变得尤为困难。 例如,上个月与母亲的一次通话就让我深感挫败。原本只是一次日常的交流,却因为双方的立场和期望而变得充满紧张。起因是一件很小的事情,我有自己的意见,不想听从爸妈的说法,平心静气跟他们讲清楚为什么。 无奈,他们进入「盒子」了,不停对我叨念「你不相信我们说的,我们说的你不听」,然后就翻出以前各种不听他们意见的往事,加上各种评判,觉得我吃亏犯傻,种种的言语真的是触碰了我的逆鳞。 典型的家长,在塑造家长形象,好让我在他们面前显得是「小孩」,证明我是错的,证明他们是对的,然后就要求我要听从他们的。

在「盒子」中,就会出现「自我背叛」,他们明明是想让我听他们的,而实际行动就是惹得我在电话这头听得很不痛快,那就更加不听他们说的。然后,他们就会说「我们说的没错吧,你就是倔,就是不听」,他们得到了他们最不想要的结果。

在「盒子」中,可怕的是「共谋」。一旦有一方进入了盒子,还要把另一方也推向盒子。那我也会认为他们蛮不讲理,更加不愿意听他们的。结果,自然是双方都不痛快。 我很快能意识到自己「进入盒子」,跳出来跟他们说刚才的叨念,让我心情很不好。明明是说一件小事,为何不是就事论事,而上升到针对我本人。 当他们在盒子里,他们也听不太进去。于是,我就此打住,不再延续这种不健康的沟通。 书中描述了一段相似的经历,凯特因为「自我背叛」与儿子的关系闹得很僵。

18岁的布莱恩因经常晚归而受到凯特的严厉批评。凯特认为他不负责任,不尊重他人,而她的不断唠叨和打探,却让布莱恩觉得她独断且令人厌烦。这种相互的看法导致了布莱恩晚归的行为愈发频繁,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。 某周五晚,布莱恩请求借用凯特的车。凯特内心不愿,却故意设定了一个苛刻的条件——晚上十点半前必须回家。她本以为布莱恩会因此放弃,但出乎意料的是,他接受了条件并驾车离去。

布莱恩离开时砰地一声关门,让凯特整晚心神不宁,愤怒与失望在心头交织。 等到她听到车辆轮胎行驶的声音,她看了时间 22 点 29 分,她竟然产生一种深切的失望和痛苦。 整个晚上她都在希望布莱恩是个信守承诺的人,但当他真的做到时,准时回家,她非但没有高兴和认可,只是粗暴甩出一句「你可真会踩点啊!」在布莱恩看来,凯特是个多么不近人情的妈妈。

凯特身处在盒子中,她莫名其妙地希望布莱恩犯错。只有布莱恩犯错了,才能证明她自己是对的。 明明是准时回家才是她想要的,但处在盒子中,她已经不在乎,她只在乎自己是对的。 书中,巴德的故事向我们呈现了「自我背叛」带来的「自欺欺人」的扭曲现实。

在巴德四个月大的儿子夜间哭闹时,他经常被吵醒。

有一次,凌晨一点,他从睡梦中醒来,听到孩子的哭声,他意识到自己应该起身去安抚孩子,给疲惫的妻子一些休息的时间。然而,巴德选择了躺在床上,等着妻子起床,心中开始生出对妻子的不满,怀疑她是否在装睡。这种不满逐渐演变成对妻子性格的负面评价,认为她懒惰且不关心孩子。

随着对妻子看法变得糟糕,巴德对自己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,觉得自己是个勤奋、尽责、关心孩子的好爸爸,自己更能察觉到孩子的哭声。

这些想法,逐渐变成巴德的借口,让他可以安心躺着,不去照顾儿子。

{:height 280, :width 485}

从巴德的经历中,你能看到「自我欺骗」的扭曲能力 巴德分享了他两次飞行经历中,遇到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,你能看到身处「盒子」内外的行为差异。

一次,巴德在飞机上,找到一个位置。坐下,并把箱子放在隔壁闲置的座位上。还没找到座位的乘客陆续走进来。当时巴德拿起报纸,一边假装看报纸,一边用余光观察他们,担心他们突然坐在身边。为了让占用显得更加明显,他把报纸铺得更开了。对那些可能打扰他的乘客,他内心充满警惕。身处在盒子中,就会盲目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优先位置。

{:height 349, :width 546}

另一次,巴德和妻子坐飞机去佛罗里达。他们的座位没有连在一起,但飞机基本满员了,调座位几乎不可能了。正当他们在左顾右盼时,一位拿着报纸的女士从机舱后方走过来,微笑着说「我旁边的座位没人,如果你们想坐在一起,我很乐意和你们其中的一位换个座位。」

同样的情境,这位女士却非常关心他们,把他们当成和自己一样,会为座位焦虑的人,并且主动提出帮助和解决问题。

当你把「给你制造麻烦的人」看成是「人」的时候,也就是当你觉得要为某人走出盒子的时候,你就已经在盒子外面了。时不时走出盒子很简单, 难的是如何一直保持在盒子外面。

留在盒子外面的关键是去完成「我想帮助别人做的事情」,放弃背叛,学会尊重。为了待在盒子外面,我们需要重视为别人做事的感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