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urce: 【麦家x罗翔x衣戈猜想】人生海海,错了再来
🗒️我的笔记
- 小说是虚构的,正因是虚构的,它才必须是真实的。
- 生活是虚假的,因为你无法要求生活必须是真实的。
- 小说家把玫瑰花提炼成玫瑰精油,让它永远不会馊掉。虽然失去了生活粗糙或者原始的面貌,但它最真实的不变的东西被提炼出来了。 罗翔谈被锤,逻辑是真的好 17:36
- 不断的大锤小锤之后,你开始变得平静,进而你会觉得有一种真实的荒诞。
- 正如一个智者所说:名利,它可能追逐的,就是那些并不在乎它的人。 麦家谈天赋 22:18
- 我觉得热爱就是一种最大的天赋。
- 在我们的爱好当中,验证这个人有没有天赋,就是他能不能努力下去,如果浅尝辄止,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了,不愿为它努力,这说明他在这方面是没有天赋的。
- 努力和天赋是交织在一起的,正因为你有天赋,所以你能表现出你的努力。努力就是天赋,天赋必然也会是努力的。
- 渴望着下一段旅行 | 梵低’s Blog (vandeefeng.github.io)这里写了关于热爱的想法 罗翔谈名气 28:29
- 名气一半确实就是用来被骂的,所以名气叫气。
- 为什么苏格拉底能认识自己,因为他每天晚上会被老婆骂。白天还会被雅典的群众骂,最后还被这些人骂死了。
- 你要认识自己,一定要接受他人对你的负面评价。
- 很多时候,我们可能只是草船借箭罢了,众人将你不配拥有的名气投射给了你。
- 渴望着下一段旅行 | 梵低’s Blog (vandeefeng.github.io)这里写了我对于胸怀的想法。 偏见共振理论 34:52
- 你始终在选择向你自己学习,因为你选择的都是你所喜欢的。这种精准化的选择,在某种意义上,可能会让你失去学习成长的机会。
- 在海量的互联网“偏见”、算法中,在不断的偏见和共振中,你会越来越喜欢你喜欢的。PRIME 信息被算法放大并被人利用时,会诱导人们形成错误认知
- 但是这里面他也有又有一个悖论,这个悖论是什么呢,人为什么需要朋友,因为人感到孤独。但问题在于,如果你无法学会面对安静的自己,如果你无法在独处的时候感到内心的宁静,你其实也无法真正的拥有友谊。
- 所以为什么悲观主义者叔本华会说,人就像刺猬一样,合在一起会彼此伤害,分开的时候又会感到很孤独。
- 都是因为无聊 | 梵低’s Blog (vandeefeng.github.io)这篇里面我写到了关于独处和孤独的感想。
-
社会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 —— 聪明人因懂得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而能够借其取暖;傻瓜则不是因为离得太近被火灼伤,就是因为抱怨火的灼热而躲得远远的,以致只能孤零零地忍受严寒的折磨。
- 这是是叔本华的《一切都在孤独里成全》的结束语。
-
- 都是因为无聊 | 梵低’s Blog (vandeefeng.github.io)这篇里面我写到了关于独处和孤独的感想。
- 很多时候你把朋友当做对抗孤独的工具。你无法学会独处,你也不会无法享受真正的友谊。最完美的状态就是,一定要能够享受独处时的宁静,你才能够拥有真正的友谊,就包括我们人生也是一样,不要把自己看成工具,因为人的生命绝对不是痛苦和快乐的容器,人的生命也绝对不是实现世俗化成功的一种工具化价值。朋友带给我们宁静,我们带给朋友宁静,这可能是我们真正在期待的一种友谊。 从MBTI人格测试到认识自己
- 人总是提前想知道命运给自己的安排,但是这又是不可能的,因为直到你抓到那副牌,你才知道你会抓到一副什么的牌,即便你抓到了一个牌,你知道了你的性格,你也不知道这个性格,在具体的人与物中该如何运用.因为还是要看对方怎么打牌,你才能够出牌,这可能就是人性的悖论吧。
- 深入探讨:MBTI究竟有用吗? 这个里面也讲到了下面的事情。
- 这个悖论就是对于神秘莫测的命运,我们只能是在行动过程中逐渐认识,但又永远无法知晓,但是人又要尽力而为。即便现在这个测试足够的科学,你已经充分了解了你的人格哪些缺陷,哪些长处,那也不一定就是个好事,因为我们必须要对神秘莫测的命运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,做最乐观的期待。
但是还是孔老夫子说的嘛,尽人事听天命。因为每个性格肯定有每个性格他的好处
也有它的缺点,让我们更多地认识了我们自己,我们才能够更多地打好这张牌。
但是问题在于我始终觉得认识你自己是人生最大的功课,这个功课可能到生命的终点,你也不可能真正的完结。
- Perfect is shit | 梵低’s Blog (vandeefeng.github.io)这里写下了关于认识自己的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