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说自话 #104 二十五岁 | 自说自话周报从这里看到,哎,看看别人的25岁,马上自己都要35了。

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,而记录本身已经是一种反抗。这句话说的挺好。

创造、模仿、叙述存在

  • 除去用于维生所需,人每天还有大量能量剩余,有些人多到会溢出,必须加以消磨。有人因此思考自身处境,就有了宗教和艺术。有人因此考虑世界和存在,就有了哲学和科学。有人因此觉察到匆匆的时间之流,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个连续的此时此刻在不断流逝,因而想要抓住永恒,于是有了形形色色的创造物。一切都是易逝的,唯有回忆留存,创造物可以记录瞬间,可以唤起回忆,因此它是永恒的表征。溢出的能量让人去创造。而创造就是模仿。

    通过模仿实际存在,模仿现实世界,一张画,一座雕塑,都可以对抗这种无尽的消逝。很多年前的某个下午早已过去,早已消逝,早已遗忘,但是通过人为创造物,人们又可以回到那个下午,一切如昨。这件事情很重要,人需要不断确定自己处于连续不断的生命之流里,需要确认自己是一种连续的存在,方法就是在回忆中流畅地沿着时间线回溯到任意一点。而每一点都是曾经的此时此刻,所有的此时此刻加在一起,就是自己存在的证据。

    因为一次模拟就是一种重构,就是一次重新解读,就是在回忆之海里投入一个新的锚标。模仿本身就具有一种邀约的姿态,邀请另外一个人来观看,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观看他认为熟悉的事物。当这个人不愿意从他熟悉的事物上离开自己惯常的理解,碰撞就已经发生,游戏的使命其实已经完成。一个寂然无声,没有任何反馈的游戏才是失败的游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