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urce: 习惯、惯例、仪式|试行错误91

🗒️我的笔记

调整意向,从惯例中建立习惯和仪式。

  • 重复行为可以分为三种:习惯、惯例、仪式。
    • 利用意向曲线设计更好的习惯、惯例和仪式这篇文章给我很好的启发,不仅是分清了行为的区别,而且找到了一些改变行为的方法。可以说是一种将正念融入生活的尝试。 生活中大部分的行为,是无意识的,而且是一直重复,类似起床叠被子、早上喝咖啡、午后散步等。 重复行为可以分为三种:习惯、惯例、仪式
      • 1)习惯 习惯是你无意识、不自觉地做某事。一般需要特定的触发因素,比如:起床后喝水、中午吃饭等。触发因素与行为关联越强,习惯就会越根深蒂固。
      • 2)惯例 惯例,则是需要你有意识去做某件事。可以理解为,这些行为有点阻力,需要你有意愿去做,才会持续下去。比如:起床叠被子、早起锻炼、周末出门、冥想、阅读等等,一旦你彻底放下意愿,它们就会消失。这也是很多人想通过外部监督来保持这些行为的根本原因。 惯例,还有一个特征:完成即可,没有任何目的,不强调意义。这也是很多人认为「例行公事」是在应付完成任务,因此有点贬低这种心态。
      • 3)仪式 仪式,是带着明确目的去行动,强调意愿的投入程度。而且你投入越多,能得到的意义感也会越强。仪式,有点类似于「正念」,专注于你在重复做的事情。
  • 习惯、惯例、仪式,是可以通过意向曲线,来互相转化。 生活中很多事情,是处在「惯例」阶段。你每天会稍微提醒自己去做某件事,但完成这件事,几乎又没有特别强的目的。
    • 1)惯例变成习惯,需要不断重复。最好是利用「福格行为模型」(动机 × 能力 × 提示),有效设计自己的行为。Concept 你每天会读一点,当忙起来、累了,你也不一定会读。如果因此放下书本,可能就很长时间没有拿起来,这就是惯例。这时,你想养成阅读习惯,那就要刻意重复很多次,让它不太需要意识参与:设定早餐前读15分钟,每天到点就读,读完享用早餐,提供正向奖励。时间一久,当你享受阅读的乐趣,每天也能不自觉读一点,逐渐变成「习惯」。
    • 2)惯例变成仪式。为重复的事情,找到意义,并且全心投入。你不需要额外的正念练习,专注于把一两个惯例变成仪式,就足够了。 不再把吃饭当成填饱肚子。你把吃饭当成放松和享受美食的时刻,专注品味食物质地,有意识地咀嚼。研究实际上表明,正念饮食确实可以改善食物的味道,让你感到更满足。 不再把洗澡当成冲凉。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沐浴,缓解疲劳,更重要是一个分割工作和自己时间的仪式。当你专注于水喷溅在皮肤上的感觉,头脑里得思绪发散流动,享受灵感的触发。

保持一种弹性的个人纪律

  • 个人纪律就是接受你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——你的价值观、你想要什么、你不想要什么。然后,你就不再浪费精力试图在别人面前捍卫自己的形象。相反,你会优先考虑那些简单且无聊的行为,这些行为会让你紧贴自己想要的个性。
  • 而世界的真相就是,你想要取得进步和成果,就需要时间和努力。 进步并不是不断尝试、寻找、拥有新事物、新能力,而是你在保持做同一件事,不断重复。在外人看来,这就是很无聊的「例行公事」。 维持个人纪律,不在于严格,而在于「弹性」。过于严格的戒律,很容易崩溃,过于宽松,又会漫无目的。比如:如果不能戒断社交媒体,那你可以固定时间来查看。如果你制定预算,防止乱花钱,但你也不想过于苛刻,那会让你体验不到任何生活乐趣。 放在中文语境,我们经常称之为「自律」。李松蔚老师在《5%的改变》中,提到了:自律本身并不是目标,只是用来实现目标的手段。

寻找你的默认欲望:你想要什么

  • 你想要什么?在理解自己想要什么时,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要摆脱社会默认的欲望,提供了发现自己想要什么的方式。此前推荐的《模仿欲望》,是本篇探索自己的基础,留意自己的欲望从何而来。具体来说,发现自己想要什么,可以有两种方式:
    • 1)直接体验: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,看看自己真正喜欢什么。对自己诚实。多做实验。 我们喜欢一个错误的东西,往往是因为一个扭曲或抽象的理解。相反,专注于直接体验,关注于实际发生的事情,能让我们更加明白想要什么。直接体验会剥夺「戏剧性」,因为戏剧性存在于想象和抽象中,而当你专注于手头的事情,就不会想当然,而心存妄念。 另外,由于是自己的直接体验,还需要依据「内部计分卡」来评价,这是自己的标准。不再根据外界标准来评价自己,这有利于坚持自己的目标。
    • 2)寻求支持:与「同路人」一起,利用同伴效应帮助自己实现想要的生活。 一旦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你就去寻找跟你志同道合的人。利用模仿欲望,给你带来好处。 利用「同路人」来帮助支持我们,这不意味着我们背弃自己的「内部计分卡」。我们只是将自己放在一个更有利的环境,让我们在前行的路途中有人支持。 同路人的存在,也能为你提供一种必要的规则、规范和价值标准,以帮助抵御失去目标、失去规范的无根性和焦虑。另一种存在传记中,这些历史人物也能成为支持你的一员。 在不断跟同路人交流中,我们也能逐渐去了解他人的出发点以及他们的需求是什么,我们就有更好的机会了解自己的需求。

Reference